“成都!窗寒西岭千秋雪。”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赞成都:
家里就能拍雪山,大气环境改善实实在在。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开展保卫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天府净土等系列工作
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
如何传播生态文明好声音,
让生态理念入脑入心?
12月3日,一场特别的跨界活动“生态plus 破圈出道--成都生态环境宣传自媒体分享沙龙”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近20家互联网自媒体负责人同聚一堂,分享创意案例,为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提供“金点子”。
李伯清 爆款作品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作品应该是正能量的内容,能给人以科普或者正向引导,确定内容以后,需要有一个通俗易懂、吸引眼球的好标题,让人一看就有冲动去点击;其次,推送时间也要结合当下大环境舆论热点,判断是否会被分流,如果内容本身也贴合舆论热点,那就事半功倍了;然后回到内容本身上来说,包括语言风格、阐述角度、表现形式应根据自己账号粉丝的人物画像特点去设计,60后用什么字体,90后用什么语言,00后用什么表情包等细节上去推敲;最后,还需要各方人员的紧密配合与团结协助,从标题到内容,从标点符号到重点突出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最终完成一篇爆款作品。
成都好奇怪plus 信息可视化方式做“轻科普”
什么是可视化呢?简单的说就是把文字信息图象化,信息可视化比起文字来的好处就是他可以更直观的向大家传达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比如说小说和漫画,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在阅读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去脑补一些画面,有的画面脑补不出来,但是图象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把画面呈现出来,所以我们浏览起来的时候会更轻松。在互联网当中,图象也比信息更方便传播,在同一时间内,一个画面传达的信息会比文字更多,而且图象比文字更有趣,会让人更有记忆点,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我们做的是一个轻科普的方向,以科普为主的内容会比故事为主的内容看起来更无聊一些,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信息可视化,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城市。
天府新城那些事:让网友做生态环境监管的主人翁
我建议多举行一些针对普通网友的采风或是沙龙活动,让老百姓能够亲自参与、了解、见证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处理相关环境问题的,达到透明执法的目的。另外,可以实时的、多渠道的向网友公开处理违法违规问题的全过程,让网友进一步参与、了解整个过程。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可以多次尝试的,目的是发动广大网友与市民,让他们做生态环境监管的主人翁
高冷看房:生态环境推广应该“软科普”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破圈出道,我们要让我们的粉丝,或者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生态环境,比如说了解我们环保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就是我们该怎么样做才环保,我们推广宣传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尺度要大一点。不要用太专业的词汇,显得很硬,软一点,加一点搞笑的内容在里面,受众就会比较容易消化。成都本来就是一个很柔软的城市,我们可以软一点的给他们科普。
当然,科普的前提必须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足够丰富。因此,要求我们所有媒体人在策划作品之前,一定要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各种知识,让自己成为博学多才之人。
更成都 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三个度--态度、角度和温度
生态环境今后的宣传工作。我提的建议涉及三个部分,第一是态度。我建议政府机构在宣传的时候要注意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另外一个就是“角度”,要分清上宣和外宣,意义上不能等同,需要根据目的去制作不同的产品,不能期望一个作品达到2个目的。第三个是“温度”,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做视频要有自己的温度,我们每看一个视频,都会在自己的心里面形成一种情感的波动,他能给你带来什么,让你感觉好笑还是想落泪,还是说很钦佩这样的人,好的作品一定会有一个共情点去触发他人。
爱成都:环境保护成果有滞后性,要加强部门联动
环境本身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是很多人可能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是特别的深,因为环境保护的很多成果具有滞后性。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一些措施可能几年后甚至下一代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应该多和媒体联动;同时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的意识,从我们自己去影响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
玩转成都:成立多媒体矩阵,提高“违法”成本
我们建议成立媒体矩阵,短视频矩阵,图文矩阵,对每一件事情能够及时、快速、准确的发布,特别是对违法违规的事实进行一些专题报道和曝光。因为如果一些典型违法事件没有得到实时的宣传,那就很容易产生不好的后果,所以每一次不管是官方的媒体还是其他媒体的介入,都可能对事件的进展起到一些正面的推动作用。
华阳那些事儿:成都生态环境宣传多维度破圈
第一个维度,是不是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去完成一个破圈呢?其实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清楚生态环境部门的具体职责,比如像投诉,他会笼统的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属于这个部门的,但其实我们区分的很细,大家是不太了解的,那我们是否能通过直白一点,或者接地气一点的方式去表达出来,将我们的部门职责更好的宣传开来;第二个维度,是否可以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一个联动,可以效仿,或者是借鉴别人做得好的一些经验,我们进行一个线上或者是线下的连接和互动,让我们成都生态环境的招牌与门面可以走出去,形成成都生态环境品牌。
“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息息相关,社会各界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共同参与谏言,不断用新思维、新渠道、新表达培育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把生态文明的成都表达推送至千家万户。”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据了解,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传统新闻宣传、政务双微运营基础上,今年还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率先开通了“生态成都”喜马拉雅政务电台号和微信视频号,提出了瞄准“一心多轴”融媒体聚合枢纽建设目标,建设发展全媒体矩阵,不断擦亮“生态成都”宣教品牌。
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推动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