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开平 广州报道
通过驾车由A点到达B点,已经是一个常规的基础需求,就像手机的通话功能,只需要在汽车上装载一个导航。人们现在想要的是,如何从A点到B点时最简便、最顺畅,到达B点以后哪里可以停车,最近的一家咖啡馆和银行在哪里等。
对于汽车的前瞻性研发人员来说,这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上汽荣威从两年前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汽车知道,你只要说“去老地方”,它就像无所不知的私人助理一样,为你提供“私人定制”式的服务。
这还不够,因为它只是执行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汽车信息如何反馈到人,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汽车哪个部件、何时需要保养,失窃后汽车如何为车主提供信息等,也纳入了智能化解决方案议程内。
应宜伦的博泰团队三年前靠给荣威550开发iVoka语音系统起家,到了荣威350车型时,这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机交互系统和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圈小有名气。今年一年,应宜伦带着近300页的PPT奔走在沃尔沃、北汽绅宝、捷豹路虎等汽车厂商之间,推广这套汽车新一轮竞争的标配武器。当互联网,当苹果、谷歌以实际行动打算与传统汽车竞争时,他似乎在扮演汽车业的同盟者。
近几十年来,汽车厂商把智能化的研发重点,更多放在了智能安全辅助系统等汽车的下半身上。这给了全球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IT企业——这群汽车业门口的野蛮人——抢占上半身人机交互智能平台,下一步更深介入汽车智能领域。
名声在外的特斯拉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达成协议,由后者为其生产的车型提供高速无线服务。特斯拉生产的所有车型都将搭载由其供应的网络芯片,从而实现用于道路救援及车辆失窃定位等服务的双向互联。然而,AT&T与特斯拉均未公布两家公司此次合作的具体条款。
虽然特斯拉在上述解决方案的重视程度上有些滞后,通用、福特以及自主品牌比亚迪、荣威等车企早已经实现关于道路救援及车辆失窃定位等方面的试验,比亚迪在思锐等车型上,已经搭载了这样的功能。但是基于思维和行业优势,特斯拉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未来依然被看好。
Siri失之手机,得之车机
人们最常接触到的人机对话功能是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用户可以对手机发号施令,和它对话告诉它要找到通讯录中的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个应用软件。
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苹果经历了智能化手机在短期内崛起,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引得信徒们“尖叫”的过程,进而改变整个产业格局,让守旧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关闭或垂死。
苹果的Siri在手机上应用,其实并不彻底。它只局限于简单的搜寻功能然后拨打出去。因为本身操作的简单性,手机用户习惯于手指操作,也能便捷完成。所以绝大多数手机用户很少用Siri,某种意义上它只是一个展示智能化的一个花架子。
但苹果把Siri搬上了汽车。Siri 在汽车上的使用环境要比手机更有需求,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双手和眼睛都不方便离开固定的区域,如果用siri来完成娱乐、导航等附加功能的控制,汽车厢内功能的便捷将大幅度的提高。
今年6月苹果宣布,iPhone未来将会用一根数据线与汽车连接,驾驶者只要按下Siri键,就可以和汽车对话。目前已经有丰田、捷豹在内等9大厂商已经承诺将在未来1年内开发支持iPhone Siri的接口。
驾驶员的车内生活习惯将彻底改变,车主在驾驶的同时可以完成通电话前的联系人寻找、告诉导航要去哪里、找到内存里数万首歌曲里最喜欢的那首、收听哪个电台、听取当天的天气预报等等。
未来的汽车将可以通过人机语音交互,完成目前驾驶员需要腾出手和视线去完成的所有功能,把人解放出来。语音控制也将从汽车这个集成空间,延伸到所有的生活场景,比如你的客厅、办公室等。
不过Siri并非最强的语音控制系统,德国的Nuance和中国的讯飞系统都超过了Siri目前所能做到的语音、地图等功能。
在今年11月底举行的广州车展上,荣威350展示了搭载Ivoka功能的车型,使用的便捷程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Siri。它在驾驶员驾车同时,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包括导航的设置、音乐的选取、拨打电话、实时信息的播报等等内容。
打开Ivoka系统,系统会对驾驶员说:“老大,我在”,驾驶员可以对它说:“打开导航,我要去广州天河城”。系统在短暂的分析之后,可以精确找到目的地停车场。Ivoka充分考虑了不同语速、各地方言、口音,准确度非常高。
大数据盯上“私人定制”
不过,Ivoka还没有做到选择最佳路径的功能,它可能精确到找到某个城中村中的偏僻的车行小路,但不会考虑到路边满是小商小贩和行人,现实中可能根本难以通车,如果过于相信Ivoka,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死胡同”。
从A点到B点是汽车的最原始功能,Ivoka某种意义上依然是一个辅助性功能,可以被替代,比如在行车前先设置好路线,可以人为选择最佳路线。但如何实现最顺畅、最便捷地从A点到B点,才是车主最需要的功能。
上述的“死胡同”尴尬可以通过在交通信号处或者路灯处设置足够多的信号发射器,把实时路况反馈到系统中,经过系统处理选择最佳路线。这可以避免进入“导航陷阱”,甚至可以避免发生交通意外或者自然灾害导致的堵车。
但智能化汽车的前瞻性研发人员认为短期内要实现大部分路面都拥有发射器的工程过于庞大,单凭车企或者通信公司都无法完成。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卫星导航实现实时路况分析,进而确定最佳路线。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将谷歌眼镜整合到汽车导航系统中,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
谷歌地图APP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之一,从技术上看做路况分析并非难事。奔驰已经研发出一款采用谷歌眼镜的汽车导航系统,镜片上带有语音启动的界面,具备多项功能。 谷歌眼镜让行车路线直接出现在驾驶员眼前,需要的只是将大部分数据分析的车载电脑和眼镜连接起来。
汽车自从出现后,就一直没能改变把人关闭、禁锢在一个特定狭小空间内的特性,通过谷歌眼镜,汽车的功能开始延伸得更加广阔。用户在给车载导航设定目的地并驾车到达后,还能通过谷歌眼镜自动接收余下路程的步行导航信息,停车后还能带着用户找到最终目的地。比亚迪则计划用手机代替眼镜来完成这些工作。
奔驰的目的是最终使得驾驶员能够将智能手机、PC电脑和其他数码设备中的信息共享到汽车,将驾驶体验和奔驰所称的“数码生活”结合为一。
谷歌还想用智能化技术改变汽车本身的操作的便捷性,它不久前发布称,利用固定在车顶的摄像头和激光扫描仪来捕捉驾驶者的手势指令。如果驾驶者想摇下车窗,只需在车窗旁做出挥动的手势即可实现。驾驶者只要做出特定的手势来开关车窗、调节音量大小和切换频道,系统要求车主做出某项指令判断时,车主只需点头或摇头。
都想做类苹果解决方案
在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中控台上,设计了一个17英寸液晶显示屏来代替传统的全部按钮,它包括了GPS导航、空调和音量控制、蓝牙电话、3G上网等功能。
这里面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把汽车内部的信息在显示屏上反馈给车主,比如电量管理,告诉车主目前剩余电量可以行使多长时间,在汽车发生故障时提醒车主逃离座舱。在10月的一次特斯拉交通事故中,Model s 在快速行驶中碰撞障碍物后,并没有立即起火,但汽车内部的感应系统感知到后,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出事故的严重程度,车辆就传递信息告诉车主需立即离开座舱。
特斯拉采用了创新的营销体系,其“终端销售店”其实只是一个展示厅,并不销售汽车和对保有汽车进行售后服务,售后的维修保养并不像传统汽车品牌一样密集布点。实际上,它要通过汽车本身技术上的智能化来支撑。
特斯拉车型的智能系统可以感
应出汽车内部的不少问题和保养需求,反馈到特斯拉公司的系统后,技术人员会进行远程的分析,指导车主自行解决小问题,或者找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特斯拉车型的电子智能化系统也像所有的IT系统产品一样,可以通过远程升级来完成修补。制造商会在必要的时候,在中控台液晶显示屏上通知车主系统应该升级了,车主可以选择是或者否。
比亚迪计划用传感器感知油耗、机油使用度、动力系统等车内零部件的检测,如果某个零部件出现问题或者车辆需要保养,车辆会通知车主。未来会有一个类似于电脑上360卫士一样的检测系统,对车辆内部的状况进行打分,告诉车主车辆的使用状况。
汽车远程服务系统未来将和IT完成融合。通用的OnStar系统已经做到了第十八代,这套远程服务系统整合了车内电脑控制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比如,当你车钥匙不小心落在车里后,你可以通过电话让OnStar人员在核实你身份后帮你远程打开车门。国内车企比亚迪在思锐上,也应用了类似的技术。
OnStar也和特斯拉一样,可以在远程诊断后给予流动维修站准确信息,并根据具体故障情况派遣相应的维修人员和设备。OnStar在事故处理上也有不错的构想,汽车的四周(前后防撞杆、车门、车顶),都分别装有碰撞感应仪器,一旦发生碰撞,在驾驶者都还没有电话报警时,OnStar的中心就知道这台车出事故了,并根据全球卫星系统来定位到事故现场。
iPhone手机拥有的防盗功能也已经被应用到汽车上。它简单到只需在车上装载信号发射器,车上的远程服务系统可以很快进行GPS定位,确定汽车的位置。装载了这些设备的汽车被偷走,在理论上几乎不可能。(编辑 徐锋 何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