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支持“三农”,苏州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星燧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省各地,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劳动力现状”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访民情听实话
2022年7月10日至8月3日,“星燧”实践团队,在南京、徐州、苏州、泰州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基层组织,近距离感受社会民情,就乡村劳动力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访谈,并针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团队建议。
2022年7月10日,“星燧”实践团队来到徐州孙楼创业孵化基地,团队与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践座谈会,会上指出,当前基地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和管理,培育、引导、扶持创业孵化基地规范化运行、可持续发展、树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但创业孵化基地在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同质化重复性建设、缺乏专业化运营团队、经营运作单一、服务精细化水平不高、创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实践团队认识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孵化基地拓展了新的就业创业空间,成为了新时期培育创业主体的重要引擎。
同建同聚惠民心
7月15日至18日,实践团来到靖江市义兴村、徐州市宋楼村、徐州市张庄村,实践团队与各村的村委书记进行联系沟通,详细了解了当地村庄的劳动力现状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据负责人表示,农村青年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就业观念相对落后,留守青年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未输出青年劳动力中,多为妇女,基本上都是维持家庭正常的运转。除此之外,农村留守青年劳动力的数量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留守青年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劳动力在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方式,加上我市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边界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
深入基层办实事
7月21日,实践团队来到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园区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园区工作区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园区今年高校毕业生1500人左右,娄葑街道高校毕业生近300人;街道基层单位总劳动力7万人左右,青年劳动力人数约4-5万人;青年劳动力群体总体占比较大,并在持续增多。苏州大市现在增加了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扶持“3+3”行动等扶持政策,因此青年劳动力比例逐渐增大且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
7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金尧花园社区与团总支书记、栖霞区人大代表王香云书记展开相关实践活动,与社会工作者就基层单位劳动力就业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采访,访谈中提到,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以金尧社区为例,在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招聘时,会对应聘者的学历、所学专业进行审核。要求学历至少本科以上且专业对口。争取做到高要求、严把关。与此同时,各个调口都要求青年工作者下基层,了解民生。
知民意解民忧
7月25日至8月3日,实践团队来到徐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支部书记李敬彬就当地的劳动力问题展开了一次探讨。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划分、劳动力分配与管理问题在中国显得尤为关键。而今人口老龄化,生存环境恶化使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团队成员向李敬彬书记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并获得了解答。人是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事业单位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访谈过后,在李敬彬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徐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内容与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基层单位为青年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也非常欢迎更多的新鲜血液来到基层,为村委会、社区带来年轻人的活力。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自媒体等,将本地的本土文化发扬光大。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中留守老人不断增多,劳动力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小的阻力。因此这就要求青年劳动力可以清楚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也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协同努力,解决好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惠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