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读毛泽东诗词中的“秋”,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26 16:42:45

 (九龙镇  程洋)

 

已经立秋多日,品读写秋的文章,多数文人墨客谈及秋天,往往“自古逢秋悲寂寥”,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秋日之可哀”的感叹。与众不同的是,毛泽东诗词一扫悲天悯人的传统,展现旷达豪迈的艺术境界,彰显共产党人坚定自信的底气、敢于担当的精神、勇于奋进的姿态。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到“寥廓江天万里霜”,感悟共产党人坚定信心的底气。1928年秋,湘军部队向井冈山根据地进犯,多于红军十多倍的敌人“旌旗在望”“鼓角相闻”,即便是“围困万千重”,红军也无所畏惧,信心十足,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杀敌,直至“敌军宵遁”;一年后的“重阳”佳节,面对着荡涤尘埃的“秋风劲”,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但见黄花不用伤”,仍然保持着自信豁达、昂扬向上的心态,洋溢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激情,感受着“寥廓江天万里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00年来的探索实践,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奇迹”、提供的“中国方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让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感悟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精神。1925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临湘江而观秋景、忆同窗而思往事、抚今朝而抒豪情,写下大气磅礴的壮美诗词。“怅寥廓”之际,从内心深处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诘问。共产党人以“民族担当”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思索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百姓疾苦;深秋时节,长征部队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天地之间山为峰,山高人为峰。山,就是共产党人的化身。敢于担当,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危难之时,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成为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靠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匡庐一带不停留”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感悟共产党人勇于奋进的姿态。1927年“秋收时节暮云愁”,共产党人高举“镰刀斧头”旗,带领“工农革命”军,“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紧接着“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三进闽西,“收拾金瓯一片”,扩大战争成果;从汀州向长沙进军,“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1935年,长征红军一鼓作气登上六盘山,望“天高云淡”,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擂响战斗前进的胜利鼓,书写催人奋进的宣言书。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共产党人一向不惧风雨,不畏险阻,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勇于奋进的姿态,一路披荆斩棘,带领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