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同一轮浅浅淡淡的圆月,于朦胧寂静中,洒下人心头那叫做“安宁”的排排光束,于温和清冽中,映射记忆中那弥散着“乡味”的阵阵清辉。但乡村这轮寂静清冽的圆月,论发展速度,总被快如行云的城市落下。长时间,热闹取代着宁静、效率取代着情怀、繁华取代着朴素,人们对城市的偏爱、对乡村的疏离,割裂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原本该统一的热闹与宁静、效率与情怀、繁华与朴素。而理想生活的本质,应是各种“统一”元素的结合,因为理想的生活,本是一门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
城乡融合发展,需重视乡村的基础性作用。“城镇化”这个概念引起不少人的错误认识,有些经济学家简单地认为,将农村“抛荒”,人口转移到城市,就算是完成了城镇化。这正是典型的认知型偏差,因其忽视了农村固有属性及农村在促进城镇化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农村为城市输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人才,而这些劳动力、人才的质量影响着城市人力资源的强与弱;另外,乡村经济事业如果没有保持和城市同样的进展,也必然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再者,如果失去乡村精神文明的原液,城市的现代文明也会漂泊无依。因此,必须要重视乡村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破除城乡二元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需突出城市的引领作用。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源泉。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城市最先建立起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如法院、公安,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并善于运用数字技术采集信息,形成完善的社会治理网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掌握灵敏和及时的经济信息、依靠发达的科技力量,城市更容易占得先机,吸引人员流动;相比乡村,科学的生态发展和治理理念,使得城市更加宜居;依赖于良好的社会风尚,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无疑,城市是发展的引擎,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城乡融合发展,需践行城乡互补理念。近些年来,城市迅速崛起并实现繁荣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安家立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也开始在城市大量聚合。但受限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这些资源再难以回流到乡村,城乡之间的差距由此越拉越大。城市人在琼楼玉宇、车水马龙中渴望安宁与温情,而乡村人在岁月静好、朴实无华中期待脱贫致富。城乡要互补发展,就应该鼓励人才、资金及其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构建适应农民职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更何况,人都有疲惫之时,我们应适当远离城市喧嚣,投身乡村大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
构筑理想生活,就是坚守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处理好城乡关系、决胜现代化,需全面振兴乡村,还需更多的创新理念、务实实践和更多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仁人志士。
(黄洋镇人民政府 季秉锐)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