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让“微信群”消磨了基层干部的“初心”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25 17:33:17

 (木门镇  王军)

 

近日,在办公室听一同事倒苦水:“微信群太多了,光工作群就有30多个,加上孩子的班级群、亲人群、朋友群等足足有50多个群,想设置消息免打扰或者退出群聊,又怕错过重要的工作通知,不设置吧,却有一连串的小红点让人看得头痛”。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微信已成为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指尖微信化办公让上级指令的传达更加高效,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工作开展。然而,这本应便利沟通、提升工作效率的指尖办公,却变相增加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负担,让工作无形中步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现如今基层党员干部手机中的各类政务APP、工作群、微信公众号,加起来三四十个的不在少数。微信群的过多过滥,背离了建群的初衷,也无形中消磨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初心”,整天光是翻手机、做回复都消耗大部分时间,哪还有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形式主义虽然得到一定整治,但新问题依然不断,一些潜藏在“文山会海”里的形式主义,只不过是“穿上”了科技的“马甲”,换了副新面孔,其危害依然如故。一些地方把“微信群”当成了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工作法宝”,习惯于将上级要求“复制+粘贴”到微信群里,当个“二传手”;把工作安排“一发了之”,只发通知不督办、只要结果。如此导致基层党员干部不能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到基层去开展工作,而是“乐此不疲”地忙活手机里的微信群,甚至把工作关注微信公众号、点赞、微信推文纳入考核重要内容。最终结果是微信工作群里“热热闹闹”,实际群众工作“冷冷清清”,“手机干部”忙忙碌碌,群众口碑稀稀松松。

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一味的把正常“现场办公”变成省事的“手机办公”,更不能把“手机办公”取代“现场办公”。手机微信办公,看上去,上级的信息及时传达到位了,但现实中为了留痕而留痕的情况下,手机反而加剧了案牍劳形,更加疏离了领导干部与基层、与群众的距离,无用痕迹、片面痕迹、经过修饰裁剪的痕迹变得更为泛滥,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的诸多烦恼和不便。同时也或多或少会使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变成“遥控式干部”“留痕式干部”“点赞式干部”,从而就和真正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背道而驰了;整天就只会忙活在微信群里拍图片、发视频、传信息、报材料、求点赞,而忙活得焦头烂额,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群众中去,久而久之冷落的是群众的民心,可谓是顾“群”失“众”。丢失了当年那种早出晚归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巷听民声办实事的优良传统。

“互联网+政务”是大势所趋,在顺应发展,鼓励支持的基础上,也应加强监督管理,树立崇尚实干、讲求实效的鲜明导向。让基层党员干部在各种“微信群”中“解脱”出来,使其在“动动手指”的同时,迈开腿、瞪大眼、张开嘴,把视线投射到基层一线,看得见群众,触摸到实际。只有亲手把脉,望闻问切,才能开出“为民服务”的“良方”。

为此,根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止于关掉一些“微信群”,应引导和督促各级树立正确政绩观,莫让“微信群”消磨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让“手机奴仆”回归“人民公仆”,这是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因此在将“四风”整治落实到位,减少“文山会海”的同时,也应该将泛滥成灾的“微信群”根据实际情况当减则减,还基层党员干部更多深入基层一心一意搞服务、干实事的时间,让基层党员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为群众办实事”中去,只有心里想群众所想、手上解群众所难,指尖下才会“刷出”老百姓一片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