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镇 杨伟)
俗话说,“老树著花无丑枝。”譬如西晋时的左思因相貌奇丑、说话结巴受尽鄙视,但他发奋图强,十年苦读写出千古名篇《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了佳话,从此人们不再敢小瞧他,不再认为他长得丑。同样,在环境艰苦山区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烈日当头,脚下沾满泥土,“黑肤”“土里土气”也便成了“自然标配”。然而“人不可貌相”,基层干部把理论学懂弄通做实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用理论武装出独具基层特质的自己。
青灯案头苦读学懂理论,让身上的书卷气息夹着敢拼搏的“韧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和思想的时代,基层干部要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真功夫”,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以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的“苦作舟”精神读马列著作,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实践告诉我们,翻开书卷能使思想有“望尽天涯路”的高度,战略有千军万马、雷霆万钧之势。基层干部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苦读,把书原原本本地翻“厚”,做到胸中有才,立于基层诸多繁杂问题的“潮头”中,才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能“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纸笔心头精读弄通理论,让身上的书卷气息夹着真本领的“从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基层干部要想练就自己看海平面“桅杆”的本领,就必须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保持活跃的思维,用心去思索去分析透彻那翻“厚”的理论书,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把书变“薄”,使自己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对基层工作中潜在风险能科学预判、对看得清苗头的趋势分析透彻、对到来的机遇能及时捕捉;当直面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宜、直面最真实社会问题、直面最尖锐复杂矛盾的时候,我们基层干部方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
田间地头研读做实理论,让身上的书卷气息夹着基层的“泥土味”。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基层干部要在理论上有“一代新人胜前人”的突破,就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到现场、在路上、站田里调查研究,在“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真情况、活情况中发掘真知灼见。同时,也要做到身子才下田头,意识却又上了“高楼”,“站在田埂上磨事”是为了做实做细“站在天安门上想的问题”,如此,真正让自己具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格局与智慧。在结结实实的实践中反复追寻、研究,下足“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同样,我们平平无奇的基层干部依靠理论学习以昂扬的姿态走出了校门走上岗位,也必然依靠理论学习在民族复兴的逐梦征程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