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萃镇 史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对标对表,发挥表率示范作用,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做到“身入”,更要“心至”,把调研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身入群众听民声,用一颗深下去、蹲下去的谦恭之心把调研工作做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中,只有“身入”,俯身察看、亲身体验,“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心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一些调研脚不沾泥,习惯了“关门决策”,走不出“文山会海”,变成了“花架子”。要让调研真正发现问题、摸到实情,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就必须拿出“蹲下去看蚂蚁”的姿态,真正走近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用“土方言”“农家话”,多了解群众要求,多听取群众呼声,以群众利益为目标,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个别中找出一般,从特殊性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身入群众察民情,用一颗肯调研、善调研的细研之心把调研工作做细。在调研过程中,既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又要根据实际用驻点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社会调查方法来具体研究,切实增强调研的目的性和准确性,让调研更能找到问题,更能反映问题,更能解决问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踩点式”“盆景式”“报喜式”“脱节式”调研,变“陪同”为“亲历”,转“定点”为“随机”,改“踩点”为“蹲点”,促“汇报”为“询问”,深入现场、直插一线,多看看群众的“脸色”,听听群众的“异见”,才能获取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走访结束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有代表性的、反映本质的情况,认真总结、科学归纳,撰写出既反映客观事实,又有分析、有见地的高质量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身入群众解民忧,用一颗找问题、解问题的坚决之心把调研工作做实。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过程,没有快捷途径。党员干部要聚焦基层痛点,带着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到矛盾多、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真正弄清“朦胧点”,提速“关注点”,强化“薄弱点”,提高群众满意度。抓准了问题,调研才不会“挂空挡”。调查研究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和要害环节,抓住推进工作的“牛鼻子”,在抽丝剥茧之中找到症结,最终才能想出思路“破题”、找出办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要立马就办,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出清单,想办法尽快解决。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不断用问题整改的实效来检验调研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性,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领导干部推进工作的“看家本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