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宣讲“有声有色”方能“行之有效”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25 18:24:15

 (县供销社  胡栖源)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贴近实际、尊重规律,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一场高质量的宣讲,不仅要立足报告实际,还要创新形式载体、丰富方法手段,更要结合听众喜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立足报告实际,让宣讲更有“热度”。《决定》中指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党员干部在宣讲时必须把二十大的主题内容讲清讲透,对报告中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思想进行梳理归纳,使老百姓了解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在宣讲前必须在全面学习上下足功夫,对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中心任务等概念原原本本、逐条逐句分析,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其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让基层党员群众知道新思想、新要求的提出都是与老百姓的幸福息息相关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切实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运用群众语言,让宣讲更有“温度”。“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宣讲的方式千千万万,但只有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明白,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党员干部在宣讲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百姓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语言上有“感情”、有温度、有力量,善于运用“大白话”“土方言”讲出“土腔土调”,讲出“乡土味道”。要多讲老百姓经常讲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少讲官话、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和废话,只有多说群众话,善用群众调,才能让老百姓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才能把党的“好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促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结合群众喜好,让宣传更有“粘度”。寓教于乐是基层宣讲的好方法,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式地向老百姓宣讲,其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形成“隔”。因此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面对百姓的新要求、新期盼,适时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车上,灵活运用富有“百姓味道”的“田埂会”“板凳会”“院坝会”“圆桌会”等形式,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普通话”翻译成“家乡语”,让“书面语”转化为“话家常”,用乡音传递“党音”,送“学”送到家。要创新宣讲载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排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山歌、戏剧、小品等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动精神宣讲与电视、广播、互联网相结合,推动线上与线下“双线”宣讲同频发声,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