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任务驱动——高校计算机教学新思路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2-22 16:24:45

任务驱动——高校计算机教学新思路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传统、单调、落后的教育方式。为此,传统高校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许多高校在计算机教育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它能创造出一个较好的课堂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推动计算机教育的长远发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普及的实用教学方式。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既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如此先进的一种新课程,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通过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位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新能源之都"、美丽的"仙女湖"畔的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内首家培养新能源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能并重,产学结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精业、敬业"校训,围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新能源学院"办学目标,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定课程、立足素能抓教学、立足就业促发展,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内化素质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缘学科、热门专业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使毕业生就业率稳居江西省高等院校的前列,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5万余名,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本文也详细介绍了以“任务驱动法”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进行“以人为本”教育。本文着重阐述了“任务驱动法”的作用、教学优势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计算机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日益被人们所熟知,它是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化手段。所以,高校也把计算机教育摆到了较高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瑕疵,如现行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高。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大类:一是计算机原理课,二是计算机实践课。在计算机理论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理论性太强、知识点太细、概念拗口、内容听不懂等等。例如 VB, C,数据库原理等,一般的学生都会觉得难以掌握其中的原理。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认为写计算机编程是一项非常无聊的工作,缺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使学生难以有兴趣地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从而使计算机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则起引导、促进和帮助等辅助作用。

任务驱动法教学促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教师引导,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对几个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完成作业。在教学层次上,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从学习结果到问题的源头,促进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以“知识”为基础,从“交互式”的教育方式向以“任务驱动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探索性的学习,同时也能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性格特征去进行研究,主动地去想自己在学习中所遭遇的问题,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我院着重加强对教学法的重视程度和创造性的教育。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能并重,产学结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精业、敬业"校训,围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新能源学院"办学目标,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定课程、立足素能抓教学、立足就业促发展,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内化素质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缘学科、热门专业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使毕业生就业率稳居江西省高等院校的前列,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5万余名,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不断缩短了软件的更新。目前,有些特定的知识理论容易被学生遗忘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与技巧的训练。教师在给学生分配作业之后,不会过多地约束学生的工作。只有给他们足够的材料让他们能够尽情的想象和创造,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达到“授人以渔”的教育目的。“任务驱动”是以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为依据的一种与探索性的教育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法教学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化  

高职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更加重视实践性的教育,而高职的计算机教育则需要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应用和实践。在高校里越来越多地关注计算机教学,如何使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就变得非常的迫切。将作业导向方法应用于高校的计算机课堂,能够较完整、深入地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作业中成功地解决了学业上的困难。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而这种教学方式太过单调,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高,而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计算机的学习中去,并且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做好。

“以人为本”的方法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任务型教学方法具有多元化和弹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学目的”为基础,充分发挥全部所学,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同时,教师要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要善于指导和引导。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整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剖析和解答,使他们摆脱困境,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正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准确,师生在教学法中都能以学生为中心,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 word的高级排字课时,采用的是将软件的各部分的概念理解、运用的方法分别进行,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作业练习,使他们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们一份完整的答卷,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他们了解到相应的内容。在一节课之后,不仅要让学生们熟练地制作出试题,还要熟悉各个软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许多的课堂上,教师们在教室里侃侃而谈,而学生只是呆呆地听着。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倦怠,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从而丧失自我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然而在“任务驱动法”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为每个人分配一项特定的作业,从而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紧迫的压力,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而要积极地去获得知识。为了达到课堂上的要求,他们会积极地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向教师请教,并亲自动手。通过一项又一项的作业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为每个课时、单元和整体课时制定一个清晰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把它们分配到学生身上,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式。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根据他们的特征来设计作业。本文认为,“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它符合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质量。在实践中,应注意到任务驱动的优点,并在实践中把它应用到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任务驱动法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多元化  

我院在安排教学工作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的。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将任务分解为不同的任务阶段,从而逐渐实现小目标、大任务。其次,在确定教学任务时,要认真选择教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等多个不同的层面,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度的区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指导,从浅到深,使教学的内容有条理性地进行。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要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进,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通过归纳规则和技术,缩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鼓励和发挥学生的优势,纠正他们的缺点,确保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不得马上给学生解释,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检查作业。在高校计算机系中,运用实际动手的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设计好该课程的教学任务,确定作业的具体要求,并使其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尽量多地练习,勇于试验,掌握作业的要点,提升动手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型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注意激发他们的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并指出正确的方法。在高校的计算机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时,应该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探讨,通过探讨,找出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方法,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敢于动手,将理论变成实用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教育体系。(作者:徐秀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