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 陈明)
今年的公祭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既是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抗战英烈的深情告慰。我们应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不忘历史、开辟未来的磅礴力量,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5年前的南京城腥风血雨,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如振聋发聩的警钟,带我们重回并铭记那段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历史时空。然而,当下仍有少数人无视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生命,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大历史观,主动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尊重历史、守护英雄,让正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永远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意识不仅是个人生存成长的重要智慧,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坚持保留《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原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醒全党全国人民“安不忘危”。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强于忧患,我们党正是始终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方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也更加需要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居安思危不是无病呻吟、杞人忧天,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增强忧患意识离不开应对挑战的担当,如果丢掉了担当,即使整天忧心忡忡也无济于事,只会重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悲剧。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这一代人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把居安思危化为行动自觉,步调一致向前进,奋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