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审计局 李强)
在基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忙忙碌碌甚至通宵达旦的身影:忙着沟通衔接,忙着起草文稿,忙着考核推进,等等。特别是岁末年初,不知不觉中,“忙”已经成为主旋律、主基调。
“总感觉自己虽然一直很忙,但提高的很慢,不是一年干了365件事,而是一件事重复了365遍。”一位遭遇“成长烦恼”的基层公务员如是说。
一位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一段时期,只要自己变得繁忙起来,就会习惯性地静思反思:是不是忙了别人该忙的工作?是不是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会不会给基层增加了负担?多逼问自己几次,就会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出成果。
站位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该忙不忙”显然是责任缺失,没了压力轻飘飘,少了动力慢腾腾;“为忙而忙”大概率是形式主义,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除了忽悠上级、感动自己、折腾下级外,很难有实际成效;“忙而无果”看起来是个人能力问题,其实根本上是贻误事业发展;“忙时勿慌”是从容淡定,是建立在“闲时勿荒”基础上的,平常多对标、常看表,日常守底线、攀高线,经常补短板、强弱项,自然就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为什么忙”和“忙出了什么”远比“忙”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为解决问题勇挑担、为推进落实找办法、为基层减负出实招等等,这些“忙”就有意义、有价值。找感觉、瞎折腾、刷存在感、工作始终原地打转,这些“忙”是无意义、无价值的。比如,上级开了一个部署会,“会忙”的是在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贯彻落实;“瞎忙”的是不顾实际情况,机械照搬、层层加码。再比如说,有些同志尽管常常“5+2”、“白+黑”,可一年下来,两手空空,拿得出手的工作一样也没有;而有些同志,年初定目标、明措施,过程把节点、抓落实,年底成绩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忙碌不等于充实,更不意味着成果。唯有解决问题、改变旧貌、群众认可的“忙”才是真忙、能忙、会忙。否则就是“螃蟹吃豆腐——抓的很多、吃的很少”,忙而无章、忙而无功、忙而无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