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锚定“三农”重点 聚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2-27 15:57:26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党全社会必须锚定“三农”工作重点,让粮食安全在农业强国里“唱主角”、产业富民在乡村振兴上“打头阵”、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挑大梁”,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合力。

抓好“地、技、利、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粮食安全在农业强国里“唱主角”。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以上。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的背后,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正步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特殊时期,“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此,要胸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统筹抓好“地、技、利、义”四要素,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一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固牢农业设施基础。另一方面,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科研技术人员要写好“大地”论文,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推动种业振兴,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实现科技惠农助农。同时,充分保护好粮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补偿、监管、考核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把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拧紧拧实。

立足“产、销、融、文”,多角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富民在乡村振兴上“打头阵”。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就不能搞“千城一面”,照搬照抄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营造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产业振兴势头。首先,驻村帮扶干部要深入农户,坐一坐板凳,拉一拉家常,听一听民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乡村产业发展念好“山水经”、打好“果蔬牌”、唱好“文化戏”。其次,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不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此外,文件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对挖掘乡村深厚人文底蕴、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就是文化赋能、品牌强农的一个最好例证,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名片,它不失为一个囊括多主体、多要素、多业态、多模式、多联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一个新支点。

强化“干、群、法、德”,立体化建强乡村治理基础,让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挑大梁”。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夯实“治理有效”这一基础,乡村振兴方能行稳致远。文件指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把握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不仅要对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进行全面培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还要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桥头堡”功能,基层干部主动亮身份、担作为,争当服务群众、建设乡村“排头兵”,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同样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任重而道远。它需要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中凝聚自治、法治力量,还需要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浸润德治滋养。唯有如此,才能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宜居宜乐和美乡村建设。(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九龙镇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