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场监管局 李文江)
兔年将至,年味渐浓,随着春节的脚步不断临近,各级党组织相继开展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基层了解民意、排解民忧的有效路径和暖心工程。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走“形”不走“心”、重“痕”不重“效”,走过场“作秀式”的慰问令群众心烦,“暖心工程”硬是搞成“闹心工程”。走访慰问贵在“走心”,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
切莫“赶场子”,带着“真心”进家门、进身边,“走”出真情实感。走访慰问不是“走秀现场”,“走了”不是“走到了”,“走了”不是“走好了”,陷入“流程化”“形式化”误区,就会让暖心行动变成寒心动作。要做到“身到”,不能满足于“照葫芦画瓢”,停留在“应付了之”的层面,做好走访对象“加减法”,避免选择性走访,体现最新的标准要求,做到应走尽走、真走实走,走到群众心坎上。要做到“情到”,不能按照既定的“剧本”走,把“嘘寒问暖”变成“个人演讲”,高谈阔论、喧宾夺主。摒弃准备好的“演讲稿”,放弃模板化的“开场白”,多些接地气、有情味的土话,以“热情感”替代“冷互动”,做到“交流”更“交心”。要做到“心到”,党员干部在走访慰问中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家事,把慰问对象的喜怒哀乐看到眼里、把“弦外之音”听进心里、把急难愁盼问题落到实处,认认真真分析问题原因,孜孜不倦办好人民关心事,情真意切画好“同心圆”,让人民群众的心窝暖起来、笑容甜起来。
切莫“装样子”,怀揣“真情”访民意、听民声,“访”得真心诚意。开展走访慰问,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满足于“打卡”式的“留痕”。要把走访慰问当作调研群众冷暖、察看基层工作虚实的好机会,深入细致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真心询问、耐心倾听他们的困难诉求,不能“一访了之”,更不能“走过场、装样子”。要杜绝“来去匆匆”的看望、“虚情假意”的关怀、“不着边际”的许诺,少一点“送米面油、发慰问金”的“标准照片”,多一点“目之所及”的“感人画面”,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应付差事,走访慰问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其初衷是为了把党的温暖和关怀传递到第一线、传至千家万户。既要有物质上的慰问,也要有精神上的关怀,既注重解决基本生活层面的“燃眉之急”,又密切关注精神思想层面的“疑虑想法”。要注重个体差异,把慰问对象的“心上事”当成开展走访慰问的“上心事”,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提升走访慰问的精准度,让走访“走得用情、访得有意”。
切莫“半吊子”,倾注“真意”问诉求、问期盼,“问”出真知灼见。开展走访慰问,要耐心倾听百姓的呼声甚至“牢骚话”,从对方“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和工作中的不足。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主动放下“官架子”,打开“话匣子”,从慰问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一些掏“心窝子”的家常话,多一些贴近群众烟火气的“人情味”,用“乡音土话”拉近彼此的距离,在“问冷暖”、道实情中求得共鸣,在“求对策”、听“怪话”中取得真经,通过“问”在心坎上,实现“干”在行动中。切切实实解决他们心头的烦、生活的难、未来的忧,真正写好了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