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 张晨璐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初始时期,也是我党探索把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土地政策,解决农民根本利益问题,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农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并探索整理成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中国共产党逐步在农村扎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片片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大山里开花结果,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是中国第二次国内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为了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农民、工人这些基础数量庞大的群体,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增强国内革命力量的思政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增强人民群体的阶级意识,并且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土地革命的开展、军民共建鱼水情、政治宣传动员和思想文化教育等形式全方面,全方位对广大农民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发生改变,不但启发了他们干革命的想法,还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军。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不断推进和完善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为做好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国民革命于1927年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认识到了革命当时消极悲观的形势,当即采用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人民大众进行安抚,由于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制约,各方面工作的推行都受到了巨大压力,开展的十分艰难。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的事实是中国未来的路怎么走与走向哪,也就是革命的性质与任务。中共六大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如期召开,会议明确指出: 在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下,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仍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任务则是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但是在反革命势力大大超过工农革命势力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想要在反动武装压制下生长壮大,党的路线一定是得争取人数最多的群众作为其总路线。因此中共六大也决定中国共产党当下的主要任务应该从组织武装暴动转为漫长而艰巨的群众工作。1927年8月7号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认真的清算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 的思想,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陈独秀推行取消主义主张,放弃当前反帝反封建斗争而去等待未来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放弃武器去搞合法运动。如果不清算,党就会从人民群众的拥抱中脱离,这样一来,党所拥有的武装力量和政治力量就会被反动派摧毁。党内存在的“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为革命所带来的惨重教训,也使中国共产党在经历数次失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认识到了革命当前的第一序列任务就是进行土地革命,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则是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只有明确了革命的性质与任务,党才有可能依据时局的变化制定出符合革命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这一时期加紧教育党内的干部与群众深刻明确时代条件限制下的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才能保证工农武装革命的顺利开展,尤其是采取以思政教育工作来强化这一目的的实践应用,则成为工农革命军与强大反动武装抗衡的政治前提与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观察和摸索,想方设法认清和摸透我们所处局面和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有力的武器武装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从两个方面同时开展工作,齐头并进。一方面是展开土地革命工作,从源头解决农民的问题,这样群众才有积极性,才会投身土地革命事业。在这项工作中,要有准备,有目标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心理出发,争取将其转化为革命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是农民生活生产的根本,是养家糊口的一切。所以中国共产党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一点,从源头从根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八七会议上,中共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一边动员群众,一边打土豪分田地。在这样辗转前进的路途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适配于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方法。土地革命的推行让农民在经济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政治上也翻了身。土地革命的进行从源头打消了农民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推陈出新,全心全意支持我们党。伴随土地革命一起深入人心的,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社会公平、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等先进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促使农民觉醒,使他们的精神文化意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子弟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确立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基本思想后,中央深刻的认识到,红色政权想要立足,想要保持一定的武装力量,就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变成革命的大后方。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军民关系,是农民群众变成我们最可靠的同盟,巩固好大后方的形势。为此,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积极与老百姓接触。刚开始老百姓对于红军队伍是心存疑惑甚至恐惧的,态度是冷漠的。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挨个敲门,不但扶贫问寒,还帮群众搞生产,解决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工农红军带领老百姓闹革命,将打土豪获得的粮食、布料、牲畜等分给贫苦农民,这样不但打消了农民心里的疑惑,使他们确信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真真切切来帮助他们,解放他们的,另一方面也帮助了群众,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参与到革命中来。毛泽东要求所有部队官兵,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热爱人民,尊重人民。工农红军从根本上区别于旧社会军阀,我们不但有规章上的要求,更是落实到具体的文件上。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红军制定了严明的军队纪律。
在1927年上井冈山前的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公布了三大纪律:行动听从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初,又规定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随着革命事业的进行,在1927年又增添了两条注意: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写进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的士兵章程文件中,后来更是发展成为全国工农子弟兵的纪律。正是由于这样的制度以及党和军队领导的严格要求,红军官兵注重自我约束,政治宣传工作到位,方方面面都为群众着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工农红军的态度也由疑惑转为信任,从冷漠变成热情,军民之间共生共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以说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工农红军的后备军,同盟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党革命根据地也得以长期共存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革命最坚强的后盾,为当时紧迫的战争形势提供了最稳定的后方阵地。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创新性地提出土地政策方针、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采取多样宣传策略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壮大了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土地革命,在土地革命的进程中实施开展对于农民群众的思政教育工作,这样一来,农民群众可以真切认识到我们党的所作所为,也能认识到革命任务的必要性、迫切性。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人平等、人们当家作主等思想深入人心,在农村,这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而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受到先进思想的冲击,从内心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站出来,走进台前,作为主人翁勇敢地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作斗争,为祖国的未来作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斗争。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无数基层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中,轰轰烈烈地投身军队,投身共产党,一方面壮大了我们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也将国家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大促进了中国革命力量的提升。
同时,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思政教育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从数量上看,共产党员在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的过程中,培养和吸纳了一大批新共产党人。人民群众加入共产党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希望,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付出的真心。从质量上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锻炼和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过程中,党群联系十分密切,党员们必须切实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必须设身处地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党员队伍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也极大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与知识素养。
(二)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绝对提升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思政教育使得农民正确理解了党的政策方针,在此基础上,唤醒了农民群体的阶级意识,使得农民群体明确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在经历了近乎千年封建阶级的统治与近现代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迫害与压迫,旧中国农民思想的开放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同时在经济模式和环境上,小农经济模式和宗族观念使得农民封建迷信、因循守旧、缺乏反抗和独立意识。在党的思政宣传下,广大农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最基本的认识,懂得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我们党耐心地为人民群众讲解、科普下,农民群众开始学习并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革命道理,农民改变了自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老百姓在各种类型的学校,比如识字班、扫盲班、夜校等中进行的科学文化学习,实现了从不认识字,不会写字到会认字,会写字的发展,使老百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趋势下,老百姓们也看到了共产党的真心,看出了共产党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的政党,共产党人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也感染了群众,促使他们自觉向党靠拢,向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基础
在土地革命的探索过程中,对于党内存在的苏联经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问题,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问题,经过从底层到高层的一步步调查,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一定是要走马克思主义的路子,但是同时一定要反对“本本主义”,也就是说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为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模式。尽管在土地革命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并没有明确提出,但中国共产党已经通过在农村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队伍对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与思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农民群众中深入人心,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好铺垫。其次,在局势紧张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设身处地的为农民解决他们的困难,制定了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土地策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奠定了现实基础。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中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农村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奠定了人民群众的认知前提。
三、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农民作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形势和情况的紧迫,对广大农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的情形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土地革命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已经充分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对农民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发挥重大作用。进入新时期,中国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并且在农业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细分的情况下,加紧开展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中央连续14年在一号文件中提出,让“三农问题”成为国民话题,这是党关心的根本性问题。随着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群体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此可以看出,农民群体对中国建设的帮助是十分大的,农民群体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无可估量的。要真正让农民群众成为祖国建设的基石,我们不能只让他们干活不让他们吃饭,所以我们党要吸取土地革命时期一系列思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农民群体解决实际的利益问题。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例如农民工欠薪讨薪问题、农村的搬迁、城镇化,还有农民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空巢儿童空巢老人问题,这些都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加大力度减缓甚至解决的。另一反面,我国大规模基建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城市用工已经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思政工作要教育更多的农民群体返乡,不但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给当地增收,乡村振兴,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引导好农民群众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群众和干部的关系。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劳动人民一直是推动发展的重要进步力量。参与中国革命的底层群众,一直都是党在革命时代的亲密伙伴,军民共建鱼水情更是将这种亲密关系发展到了极致。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位思考共生共存的关系,使得群众充分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真正正肯为贫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党。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至今也是我党坚持的理念,这也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正确处理群众和干部关系是巩固我党群众基础,增强我党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必须在党内开展相关学习和活动,必须让干部融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做到干部趋同群众化,才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走群众路线,才能深刻体会群众所思所想,才能为顺利开展群众工作提供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祥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史博采(理论), 2017(08): 第7-8+17页.
[2]崔晓麟与谢颖琳, 略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42(04): 第58-62页.
[3]时东晓, 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才智, 2019(34): 第128-129页.
[4]李小刚,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宜春学院学报, 2013. 35(02): 第6-9页.
[5]覃雪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党史博采(理论), 2015(11): 第14-15+19页.
[6]李雪妮,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第64-67页.
[7]王欢,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综述——土地革命时期. 才智, 2012(23): 第217页.
作者简介:
张晨璐(199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