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梅:光影浮动暗香盈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4-19 16:30:18

  

一张头戴雷锋帽、胸佩大红花微微泛黄的照片,40年来总是摆放在刘梅家最显眼地方。那是1982年,父亲荣获川西北矿区劳动模范留下的唯一影像——这是她们全家的骄傲,也是刘梅珍铭于心的记忆。

2023年1月1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工作会现场,劳模表彰正在进行。此刻,刘梅兼具两种角色——台下拍照女记者,台上受表彰女劳模。定格历史瞬间,她在记录者和被记录者之间自如切换。

“小身板有大能量。”新闻中心“首席”摄影师刘梅总是行“摄”匆匆,追逐装置区第一缕晨曦,也守候井站最晚的霞光。

“职业无好坏,价值无大小,干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干好。”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她。

趴在雪地中 她用通红的手指定格风雪九龙山

扎根偏僻艰苦九龙山7年,刘梅爱那里的山峦、阳光和采气树,她更想用镜头记录采气井站的春花秋月、落日晨曦,冒严寒、顶烈日的劳作场景。

她在琢磨,如何捕捉惊鸿照影瞬间,锁定每一桢典藏的石油记忆?

每年冬天,山上会下雪。雪下得认真,刘梅拍得也认真。

2018年12月底,50年不遇大雪突袭。夜里,暴风雪漫天,刘梅从被窝一跃而起,抄起相机奔向装置区。

她趴在雪地里,冻红的双手紧捧相机,手指不停拨动转轮,调整参数。零度以下,雪花铺天盖地,扑向坚守岗位的石油女工。

“拍得不好,是离得不够近。”两个小时拍摄,5块电池全部耗尽。她意犹未尽,欣喜眼神浑然忘却已是凌晨1点。

七年等一图,《风雪九龙山》一战成名,揽获集团公司新媒体创作大赛等大奖。

那一年,她正式成为气矿新闻记者。

因“发烧”而聚焦 因专注而专业

将爱好变成职业——她无疑是幸运而又幸福的人。

光影定格大时代,聚焦温情小人物。增储上产“新会战”如火如荼,但常人眼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如何出新,如何讲好攻坚上产感人故事。她在思索。

2021年3月,春暧花开。探寻一线好故事的脚步匆忙,刘梅和同事们来到丹棱县大兴场片区大山深处。

大深001-X3井远离集镇。一井二人,一口普通单井。

几年前,身患糖尿病的李嘉宁,主动要求到这里值守,妻子沈秀英跟随而来,两人守一站,是站更是家。

远离城市繁华,22年相濡以沫坚守采气井站,刘梅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

她要用镜头定格每一个感人画面。清晨,活动房旁一顿温馨早餐。傍晚,寝室窗边,妻子小心地握着丈夫的手,用简易血糖仪测试血糖;月光下,采气树前,两人背着空呼完成安全巡检......

单调、艰苦生活因爱充实,一组《家在大山里》真实反映石油人真挚而朴实的情怀。

投身“建产50亿”新会战。致密气快建快投、达产20亿等成了她创作的富矿。200余篇“报网微视”宣传报道,3幅作品蝉联集团公司新媒体大赛奖,6篇报道获四川油气田好新闻高奖。

摄影不仅是体力活 更需要思想与激情

刘梅每年出差天数,在一线记者中名列前茅。

在她看来,基层一线最鲜活瞬间,才能引发更为强烈的共鸣。职业生涯,一定要跑遍气矿辖区每一个重点场站……

2020年,公司首个企地文化融合共建项目启动,“征气驿道”必须赶在剑阁区块礁滩气藏投运前完工,她承担视觉呈现和图片拍摄的重要任务。

历史资料奇缺,只能一张张拍摄存档。她往返苍溪、旺苍和江油多地收集前期资料。

她连续数周蹲点建设现场。乘车4小时,颠簸蜿蜒山路,寻找红军强渡嘉陵江原址“石螺锅”;穿越密林荆棘,探寻“岩洞医院”;爬坡上坎寻迹“浮船密道”,拍摄收录图片300余张。

5月30日,苍溪天然气净化二厂正式投运。刘梅提前三天到达投运现场拍摄勘查。从角度到构图,熟悉拍摄环境到拍摄对象沟通......,不断调整站位和最佳背景,记录历史瞬间。

成功经验在“四川省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现场会、气矿首届勘探开发科技与信息创新大会上复制,宣传报道相继登上省内外主流报刊、新闻网站多个平台,赢得好评如潮。

光影为媒,会战搭台,新会战大美画卷,在一次次快门声中定格……(图 /文:王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