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泉/文(县人民医院)
《列子·说符篇》云:夫忧患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不思忧患,盲目欢乐,是导致国破业衰的根本原因。
揆诸现实,个别干部有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就居功自傲。工作热情、拼搏奉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消褪,躺在成绩上睡大觉。表现在贪图享乐,创新意识减弱,不思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当起了缺乏危机感,缺乏忧患意识的“太平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危机感、没有忧患意识,居安忘危,就没有压力和动力,思想上就会倦怠,工作上就会松劲,精神上就会颓废,就会忘记“我是谁”“为了谁”。是故,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为履职尽责创新发展为目标,居安思危不懈怠。居安忘危,势必志满意骄而无所作为、怠于政事;贪图享乐,便助长奢靡之风,致人精神颓唐,物务多废、事业无成。党员干部务必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国富民强的重任。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绝不能满足于“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以时不我待、非我其谁的紧迫感和责任担当,迎难而上谋发展。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以恤民如伤如患的情怀,居安思危不懈怠。心系群众,恤民如伤,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心中有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常怀忧民之心、常恤百姓之苦,站在自己也是群众的立场,对群众的疾苦持“感同身受 ”的态度,想民所想、思民所虑、解民所忧,以“爱民如赤子”,恤民如伤如患的情怀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爱护群众。为人民谋取更多、更大的福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为目标,居安思危不懈怠。时刻把担忧放在人民群众前面,把享乐放在人民群众后面,此所谓“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就需要我们以人民群众富裕了、安定了、满意了、幸福了为工作的动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不居安忘危,不志满意骄,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昂扬的斗志、振奋的精神,励精图治、躬耕不缀,为党创造更新、更辉煌的业绩。
“多难兴邦,逸豫亡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迈入“十四五”,面对新格局,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此为遵循,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永不骄傲、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颓废;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保持与时俱进的奋斗状态,再接再厉的战斗精神,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更好的方向努力,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务实求真的态度、钉钉子的精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地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大文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