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想法、新活力。
积极培养青年爱农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县域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缺乏对农业的了解,不愿参与农事劳动,因此要从小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打造“乡村研学”系统课程,培育青少年爱乡爱农情怀,通过开设富含本地特色的农耕文化课程和研学项目深入了解家乡,让传统农耕文化、地方历史走进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种下“爱乡”“兴乡”的种子。通过打造大学生家乡宣传大使,发挥青年人青春活力、思想开放的特点,将家乡的历史文化、乡风文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才政策等情况做推介宣传,以青年人引导青年人,讲好家乡发展故事,成为乡村文明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促进者。
畅通青年返乡回乡渠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以前城镇化与教育制度更新发展的趋势,往往把乡村优秀人才引流城市、进行工人输送。现如今,新型农业经营需要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然而整体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供不应求,缺乏青年人才回乡输送的渠道。因此要发挥乡缘、情缘、地缘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领跑一片、带动一片,实施“乡贤回归”行动,鼓励乡贤以乡村带头人、回乡投资顾问等方式回报乡村,鼓励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经营乡村。创新农村产业形式,打造家庭农场、乡村旅游产业、农村电商产业等新型就业形式,助力乡村新业态发展。通过挖掘培育“乡村匠人”,引导掌握专业技术的青年从事乡村规划、非遗工艺制作等职业,完善工匠人才培养激励等系列政策,青年人才回乡动力。
发挥县域作用留住青年。县域内县城是联系广大农村最紧密、最直接的城市空间结构单元,但其对返乡青年的吸引力和亲近度低于城市而高于乡村。因此要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村庄规划等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和延伸,发挥好城乡结合部的“过渡”优势,对接好适宜产业的疏解转移,强化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吸引青年返乡创业置业。同时,要强化农村环境提升措施,加强乡村垃圾的循环清运,从垃圾处理到植绿护绿再到村庄整体环境改善,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生活环境舒适度,提升人居环境与村民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贵州省三穗县文笔街道办事处 罗长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