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为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舔砖加瓦。
坚持人民至上,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我们党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来之不易,这一切的成就都与我们党站稳人民立场密切相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有古语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念民之所忧,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党员干部要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方能急群众之所急,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对人民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心中有数。正如,清代郑燮诗中所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深忧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驱车300多公里深入太行山深处看真贫,到不远千里走进湘西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村;从踏着皑皑白雪走进河北张家口贫困村德胜村,到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彝族群众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温暖贴心的关怀,真挚深情的惦念,体现着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着百年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行民之所盼,和人民群众干到一起。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党员干部以这些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向往为目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同奋斗。党员干部脸上的汗水、脚下的泥水、眼里的泪水都是我们和人民群众干到一起的见证,也是我们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缩影。
(长吉镇人民政府:舒雨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