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往往面临着“急难险重”的挑战。在为基层减负过程中,有些工作不但未减,还出现了“应减未减”、“此减彼增”、“不减反增”等问题。为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基层松绑解压,应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度思考基层减负如何“减”到关键处,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平衡点。
一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对于基层来说,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群众来说,办事流程复杂,未能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久而久之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基层领导班子要深入检视问题,主动整改、带头整改,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心声,围绕基层干部需求精准施策,为广大基层干部“解压”“松绑”。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本末倒置,用真心多下村、多入户,以实地调研来代替“纸上调研”,在群众工作中自然留痕,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真真正正干出群众满意的政绩。
二是突出靶向施治,做好队伍建设。整治形式主义要切实减负,不能为了减负而减负,让“整治形式主义”再次成为形式主义。基层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减负不是减服务,更不是减责任,最重要的是让基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而不是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形式化检查和表面工作,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中去。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树立“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做派,发扬“短实新”的文风会风,让基层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基层干部要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服务好群众。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整治形式主义要在工作机制上下真功夫,在作风上立新规矩,依靠完善的制度改进问题,督促各级部门层层减负。基层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让基层减负成为常态化工作,减负工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整治形式主义,坚决落实基层减负政策,真正地为基层减负。要在减压力的同时注重添动力,优化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注重群众评议,将考核评价情况作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及时兑现激励奖励措施,也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有想法、敢担当的干部敢干事,营造实干担当、敢为善为的良好干事氛围。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