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在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应从总书记的考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执“六尺巷”精神之笔,答好基层治理民生考卷。
执“六尺巷”精神之笔,以“让他三尺”的“胸怀”,答好基层治理“文明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生动地诠释了六尺巷以“礼”为先的精神内涵。张英没有凭借权势去争夺寸土尺地,而是以礼相待,选择退让三尺,这种行为背后,彰显的是一种宽广如大海般的胸怀。在基层治理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多种多样的群众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应认真对待群众的诉求与分歧。在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要听得进群众的“牢骚话”,容得下群众的“小脾气”,要有“让他三尺”的胸怀,多到街头小巷听声音、问需求,多做“小工作”,多讲“小道理”,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朋友们以“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基层社会关系更加文明。
执“六尺巷”精神之笔,以“克己奉公”的担当,答好基层治理“和谐卷”。张英作为高级官员,对涉及自家利益的问题没有徇私舞弊,秉持公正之心,赢得后世称赞。党员干部在处理基层矛盾时,也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做事原则,要主动把“以和为贵”融入到精神血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初心,不偏离主线,不为各种诱惑和干扰所动摇。以群众之小事,当成我之大事,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难处与期望,以真诚耐心、温良和煦来化解基层矛盾,以人民之心为心,以人民之利为利,从而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构建并维护好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和谐干群关系。
执“六尺巷”精神之笔,以“同心合力”的智慧,答好基层治理“共治卷”。“六尺巷”的故事体现了“和”的珍贵价值,如同一首好听的歌曲,光有简单的音符远远不够,还需不同的节奏节拍、不同的乐器搭配,才能共同演奏出来。在基层治理中,基层党员干部要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通过建立“多方共治”,秉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担当精神,开展“院坝会”“居民议事厅”“协商议事站”等方式,搭建多元协商平台,引导居民群众、个体企业、党员志愿者等积极投身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及时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建设多方参与、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起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