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促进融合教育发展,让思政适合不同视力障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红影光盲”公益志愿队于12月10日前往四平市盲童学校开展一场意义非凡的公益实践,从传媒人的专业视角出发,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以“以光影之名,探爱国之路”为主题的思政课堂。
为了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团队成员扎实备课,精心挑选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教学内容。这部影片以七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普通百姓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动人故事。为了让视力障碍的学生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电影的魅力,志愿团队不仅准备了专业的影视解说,还通过声音和语言的引导,帮助他们构建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和场景。
图1 团队成员讲授“以光影之名,探爱国之路”主题影视思政课
课堂上,志愿者们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电影中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虽然无法亲眼看到银幕上的画面,但通过志愿者们的解说,他们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与角色们同悲共喜,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图2 团队成员解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此次公益影视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影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东北师范大学“红影光盲”公益志愿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不同视力障碍的学生,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盲童的学习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了解了他们学习生活真正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更体会到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赤诚之心。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团队成员说。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
此次活动得到了四平市盲童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表示,这样的公益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他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图3 四平盲童学校思政教师接受采访
图4 四平盲童学校学生接受采访
此次公益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尝试,更是一次社会责任的担当。东北师范大学“红影光盲”公益志愿队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传媒力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