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普铺路,传承铸魂,志愿添彩——共筑乡村振兴梦


文章来源:网络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1-23 11:43:4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岁岁金河实践队响应学校号召,深入乡村基层,来到新泰市新汶街道,瞄准多个核心领域精准施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绘制了一幅绚丽的蓝图。

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科普惠农,筑牢产业根基

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团队成员将科学用药知识普及作为重点工作。为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效益问题,实践团成员们在新泰市农业农村局的带领下来到大洛沟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农作物用药这一主题展开调查研究。在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对村民们通常所用的农药以及他们所喷洒的周期,分析农药对村庄的农作物、环境的影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和环保知识,确保村民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农药的危害和环保知识。实现科学用药,为耕者谋,让食者安,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

农药安全使用资料

他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农药安全资料,这些资料既涵盖农药规范使用的方法,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示呈现,确保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团队成员穿梭于热闹的集市和忙碌的田间,与农户们面对面交流。在集市的宣传点,他们耐心解答农户们在日常用药中遇到的问题;在田间地头,他们亲自示范正确的农药喷洒操作流程。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科普宣传,农户们的科学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向农民科普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实地操作演示

如今,当地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大幅降低,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不仅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户技能的逐步提高,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悄然形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挖掘古韵,传承文化薪火

柴汶河文化古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实践团队扎根于此,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研与梳理工作。他们深入走访当地的老人、文化学者,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挖掘出众多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和珍贵的文化遗迹。

依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团队积极创新,将古老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旅游产品和文创商品的设计中。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充满创意的文创商品也成为了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品。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让沉寂已久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文化调研

交流设计文创产品

柴汶河文化城文创产品设计初稿

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化的繁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志愿暖心,点亮乡村希望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实践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文化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乡村学校。充满创意的艺术手工课,激昂澎湃的红色故事分享,每一项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些课程与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教育资源,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文化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这些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无疑将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文化课程和艺术活动

同时,为给乡村营造更加整洁宜居的环境,实践团队积极投身乡村社区卫生打扫工作。他们手持清洁工具,清扫街道、清理卫生死角,用自己的双手为乡村换上干净整洁的新衣。在劳动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积极向村民宣传文明卫生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着环境的改善,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和谐发展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打扫社区卫生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科普宣传、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不仅为新汶街道当地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也为更多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