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镇 孔晓玲
近年来,各类“党建+”“+党建”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好的经验做法,但党建“赋能”的流行之下也衍生出形式主义、拿来主义、本位主义等加法乱象,亟需各级党组织清醒认识,在源头处防微杜渐,勿让加法变为减法。
聚焦主责主业,不可误加变戏法。加法不能任性,能否加、加什么、如何加都需要深思熟虑。党建工作要提高“讲政治”的首位度,倘若把商业元素、非主流或者低价值的概念与党建强行捆绑,反而会削弱党建工作本身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显得不合时宜。在“党建+N”中涌现出的“党建+民生”、“党建+网格化”等形式,关键在于突出党建工作领航效应;“N+党建”涉及的“互联网+”“VR+”等方法论,则更多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工具,让党建工作在明势、顺势、驭势中更好地落地落实。让党建加出彩加出色加出实效,更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大学问,无故“加量”、简单“折叠”、迂回“增值”大多属于一加了之的“空加空”,需要慎思慎行慎推之,深度谋划如何让“1+1>2”,这既是聚焦党建工作定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常态下改进工作作风的迫切需要。
注重因地制宜,杜绝乱加画葫芦。加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为拓宽党建的广度、挖掘党建的深度、提高党建的精度,从而丰盈组织肌体的生机和活力。加法没有速算口诀,面对不同对象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主体,必须因材而加之。实践中“党建+”的多数好做法、好经验均是各地各部门在长期摸索、试错、总结的反复磨砺中才逐渐成型的。对于既有外部的成熟加法,不能故步自封、充耳不闻,当分析研究、学习借鉴,确实适合的要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激发加法效应。对于不够成熟或不适用的,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否则很可能落入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的窘境。如面对机关、两新、农村、城市中等不同类型的党组织,施展加法就既要有统标,也要讲柔性,不能依葫芦画瓢;再如先进和后进地区,要根据自身人力、财力的差异,妥善处置好暗室逢灯和锦上添花的辩证法,在“规定动作”之外加选合适的“自选动作”,提升加法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
坚持实事求是,拒绝瞎加凉民心。加减本是一体两面,总盘固定的情况下,一端投入增加的另一面通常是其他领域可用资源的减少。抓党建工作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善于精打细算以较小的成本获取较大效益。这里的“成本”不仅限于经济成本,以创新工作为例,党建工作需要创新活力,但一些地方年年“花样翻新”搞创新,投入了大量基层人力、领导精力、媒体关注力,不仅没有增加效益,反倒折腾了干部群众、浪费了社会资源、衰减了创业干劲。党建做加法,不能搞不切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能干只让上级领导满意、却让基层组织窝心的政绩工程,不能让重金打造的阵地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心心念念的创新成了百姓眼里的杂技。力戒虚功而务求实效,增强“成本意识”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投入、共建共享,确保每笔党建经费都加在“刀刃”上,让“党建+”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