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权镇 李汉钦)
笔者近期在参加某项工作考核时留意到,在涉及一些参与考核但又不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单位时,如何给其打分产生了分歧。多数意见倾向于取所有参与考核单位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其得分,少数意见则倾向于给其满分。
在笔者看来,二者均有不可取之处。前者带来的是“干了还不如不干”的恶果,因为一些干了工作但没干好的单位,其得分肯定低于平均值。后者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尴尬局面。无论是何种情形,都极易助长“多干事多犯错、少干事少犯错、不干事不犯错”的消极心态,不利于干事创业。
现实中,类似现象不在少数。追根溯源,客观方面,是考核评价办法不够科学合理所致。一些地方在确定考核对象、设置指标体系时,往往将有关无关部门都纳入考核,造成考核时左右为难。主观方面,干事创业进取心不足使然。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信奉“无过即是功”,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不愿、不敢承担工作任务,考核时不被扣分就是其终极目标。
须知,只要干事,错误几乎难以避免。而要想不犯错,就只有不干事。于是,一些干部堂而皇之地打起了“不干事不犯错”的算盘,而不够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消极心态蔓延,导致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方干事创业进取心减退,工作趋于保守,实在要不得。
要破除“不干事不犯错”心态,需在严考核、树导向、抓容错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科学合理考核。从制定考核办法,到日常评价、实地考核各环节,都要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单位和干部“撑腰”“壮胆”,以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考核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困局。二要树好干事导向。旗帜鲜明树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从作风看担当,以实绩论英雄,让企图雨露均沾、蒙混过关的单位和干部没有市场。三要做好容错工作。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在工作中只要出于大局、出于公心、出于为民,即便有失误,也给予容错,激励其放开手脚、大胆履职干事创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