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做“过桥米线”式干部


文章来源:网络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5-25 15:01:35

 (公安局  江青杉)

 

过桥米线是一种云南特有的小吃,起源于蒙自地区,已有百年历史。汤底浓郁、配料丰富、吃法特别、味道鲜美,堪称“一个人的盛宴”,深受大众喜爱。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过桥米线”式干部,用滚烫“高汤”般的初心,奠定为民基调;丰富“配菜”般的本领,推进干事创业;“玉带过桥式”吃法般的创新,开拓时代篇章。做一个为民至上、干货满满、敢闯奋进的“过桥米线”式干部。

“听戏听腔,米线靠汤”,海碗加高汤,初心定基调。用土鸡和筒子骨熬制数小时的高汤定下了过桥米线的味觉基调。一碗以鹅油封面的滚烫鲜香汤汁是过桥米线的关键,既有能把生肉烫熟的温度,又有直扑鼻腔的香味,保证了饮食安全,满足了味蕾享受。党员干部的初心就如同这碗“高汤”,定下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基准、人生航标。永葆一颗为民的滚烫初心,才能全心全意当好服务人民的“孺子牛”,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偏离轨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让群众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党员干部要厚植“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党员干部要笃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民群众满意我们交出的这份答卷。用一碗热乎的汤来温暖脾胃,用一颗滚烫的心来走好为民之路。

“一旦富贵、二如来运、三清叙道……”,拼盘装配菜,本领促提升。鲜甜是过桥米线的“杀招”,按照先生后熟、先荤后素的顺序汆入鹌鹑蛋、里脊肉、鸡胸肉片、乌鱼片、鲜菊花等,数十种新鲜配菜可供选择,依据喜好自由组合。食材是味道的本源,而勤劳塑造了味道的灵魂。党员干部的本领能力就如同这丰富多样的“配菜”,是党员干部的“硬标准”“撒手锏”。勤学善做,不断提升本领能力是适应复杂环境、完成艰巨任务的需求,是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的“绝技”,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是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党员干部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将学习作为终生习惯,学理论知识、练业务能力。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全面学习、深入领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既能有效推动工作,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拥有丰富“配菜”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米线长长,情更长”,米线过桥来,创新出成效。当大海碗内各种配菜汆熟时,把装米线的碗凑近汤碗,用筷子夹起米线向上提起放入汤碗中,米线在两个碗之间搭起一座“桥”,一倒、一烫、一捞、一筷,“玉带过桥式”的创新吃法独具风味、闻名于世。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就如同这小小的“米线桥”,是“闻名于世”的源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具备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创新的基础在于“有学习”,党员干部必须要勤于学习、解放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于“有想法”,树立创新理念,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视角、总结新做法,学会举一反三,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的重点在于“有行动”,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去试、去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克服怕出乱子、怕负责任的思想和意识,勇于直面矛盾和困难。“百年过桥,终得一味”,党员干部要坚持开拓创新,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干出属于自己的“一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