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檬子乡 郭兴春)
对于到异地工作的干部来说,尽管讲普通话的时候,当地群众是都能听得懂,但只说普通话不会方言的外来年轻干部融入感是缺失的。而最大的问题是,不少本地群众交流习惯是使用方言,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当地群众,更是习惯用方言交流,对于外来干部用普通话交流表面虽不介意,但心里头仍是心存芥蒂,总觉得心里面隔了一层。+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如果外来干部和群众不在一个话语系统,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就难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虽然,现在很多外来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外来干部,他们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当地群众在日常交流中都习惯讲“方言土语”,甚至于一些年纪较大的群众,只会讲“当地”方言。
因此,在和老百姓交流的时候,没有必要“张口就是大道理”,这些“老百姓听不懂的话”会影响干群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走村入户效果打了折扣。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外来年轻干部多掌握一些“方言知识”“风土民情”,和百姓交流的时候多说“土话”和“方言”,一方面是便于百姓理解,另一方面是拉近干群之间距离,距离感短了,亲和力也就有了,宣讲的政策推行的工作,也就能因为“百姓听得懂”而事半功倍了。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外来年轻干部如何练就说好“当地”方言的真本领?最关键的就是,说好“当地”方言要主动放下“异地”干部的架子。同群众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说到群众的心坎里。因此,外来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让自己的话语多一点“泥土味”,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