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农为基,粮为本。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面对目前全球局势紧张,疫情动荡,更加凸显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开源节流”筑牢粮食大坝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要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开源”增产,大力整治撂荒地。目前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虽然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建设,但也流失了农村重要劳动力。导致大片农田荒芜闲置,土地资源浪费。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实施“日调度、周通报横向对比,正向激励”的督促机制,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多元融合,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复耕到位,村不漏户、户不漏地,推动撂荒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见边见底,取得突破性实效,不断盘活撂荒土地,切实让“荒地”变“良田”,为筑牢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地基。
“节流”减损,持续推进粮食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我国粮食产量实现持续高位增产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我国粮食损耗浪费严重。有调查显示,受收获时间选择不精准、农机精细化水平低、仓储条件不达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收获、保管、运输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漏损状况。减少粮食损耗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成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着力点。
仓廪实,天下安。无论任何时候,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理念不能改变,无论任何时候,粮食安全都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面向未来,还应因地制宜、深挖潜力,持续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深化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多元化。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我们必能更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黄洋镇 杨安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