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防办 冯军)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吸引资本、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是彰显优势、助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人才强县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各地把引进人才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纷纷出台各类引才用才留才措施和利好政策,不断加大县域引才和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县域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支撑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是如何将县级层面真金白银、辛苦抢来的人才留得住、用得好,防止人才平台变成人才跳板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破解的难题。
要优化发展环境擦亮人才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借助国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东风”,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用事业激励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完善政策待遇,加大投入保障,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就业、创业和研发等干事创业平台,为有志之士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不断激励人才在奋斗中挥洒激情、实现价值,切实让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要坚持人岗相适做到知人善任。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提拔使用人才,客观、全面、辩证地了解和看待人才,既看优点又看不足,既看本领高低又看品行,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特点,精准配备到相应岗位,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努力破除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对于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敢于放手放权,善于激发热情,加快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不埋没人才、不委屈人才,把每个人才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提拔任用、评先选优、待遇福利等方面体现公平,切实让人才真正享受到公平公正带来的上升空间和成长快乐。
要紧扣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立足各地县情实际,紧扣事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壮大产业、开拓事业所需的紧缺人才、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行动和培育工程,着力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人才和实用人才,充分利用当地各类培训资源,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县域人才培育与当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依托东西部人才交流机遇、赴外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让人才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担当重任、经受锻炼、成长成才,通过科学有效培养,使各类人才在各行各业能够立得住、干得好,成为业务骨干、行家里手。
要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情感认同。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协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树立更加开放的服务管理理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分散管理为协同管理、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营造昂扬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全方位、高标准的服务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打造集学习、交流、咨询、休闲的人才活动阵地,积极组织各类人才开展读书会、联谊会、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不断丰富人才业余生活,及时掌握人才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消除人才对县城的陌生感、隔阂感和落差感,加深对县域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让引进人才融入县城、扎根县城。
要强化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要创造条件,强化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创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转变管理方式,积极构建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体系,管理重点由直接管人管事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凡是社会能办的事交给社会办,凡是市场能办的事交给市场办,凡是企业能办的事交给企业办,重点解决好人才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就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优化生活环境,完善学校、医院、商贸等配套设施,最大程度地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决不搞“一锤子买卖”,让外来人才在县城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