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修好“待己之道”


文章来源:网络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24 17:40:59

 龙凤镇 但宁

 

自省、克己、慎独……自古以来,“待己之道”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诸多格言警句至今仍被当作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何从中汲取丰厚营养、修好“待己之道”,是一道不容小觑的实践考题。

古人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足以映照其对人对事的态度。党员干部都是组织的人,对于“我与组织”的关系定位,能不能拎得清、记得住、守得牢,首要一关就在于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待己之道”的具体外化。回顾近些年来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自我观照”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基本要求。无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还是围绕修身用权律己和谋事创业做人展开“严实之问”、聚焦“四个合格”提出“达标之思”,抑或“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集中学习教育最终能否达效于己、实现预期,既不能缺失“我”的能动参与,更不能缺乏对“己”的充分省视。党员干部的“待己之道”,不是小事、更非私事,而是党性、作风的重要体现。实际工作中,修好“待己之道”,就要经常问一问,自己的站位有没有“偏离”、初心有没有“褪色”、作为有没有“掺假”,以时常反省确保始终清醒。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待人待己是否客观公正,就看他如何对待自己身上的问题,就看他是否敢于“拿自己开刀”“革自己的命”。敢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应成为党员干部必备的精神特质。回顾我们党的成长历程,之所以拥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与这个伟大组织中那些优秀分子敢于“向自己亮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反观少数党员干部,正是由于在“待己之道”上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对待自己严实不足、宽虚有余,最终将自己推向了不可逆转的错误之道。表面上看,党员干部的“待己之道”只牵涉自己,实则影响政治生态、事关事业发展。试想,如果党员干部遇到纪律规矩想着躲开走,碰到刚性约束试图绕道过,面对干事创业不愿俯下身,又如何能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无畏赖于无私,无私方能无畏。对待自己倘若奉行“好人主义”,对待他人自然就会没有底气、勇气、正气,最终只能甘当“好好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修好“待己之道”,实质上就是多用、常用、善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的过程。一些党员干部常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党组织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每一名党员干部。只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敢于“拿自己开刀”“革自己的命”,真正修好“待己之道”,让自己这块砖过得硬、能负重,那聚合形成的堡垒就必定够坚强、能战斗。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员干部的“待己之道”,清醒认知是前提,直面问题是关键,但最终成果几何还取决于能否知行合一、立行立改。这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自省能力,更检验党员干部的成长本领。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他45岁生日那天,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其中明确提出“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之后几十年,周恩来更是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高尚品格。高尔基曾说,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之所以称其“伟大”,很大程度上在于战胜自己并非易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每名党员干部也要将自我修正内化为基本的党性操守,学会在自我反省、自我斗争中战胜自我。当然,反思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有助于不断提升。让党员干部修好“待己之道”,也需要组织上营造“宽以待人”的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彻底甩下包袱、轻装上阵,既坦然面对自身不足,更欣然接受改进提升,真正在党内炉火的淬炼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