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镇 孔晓玲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进入攻坚阶段,人才短缺的困境愈发凸显,需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让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形成万马奔腾的壮美景象。
真心“筑巢引凤”,让基层成为人才首选之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进入新时代,基层发展对人才需求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领域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亟需大量优秀人才的群策群力。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摸准人才流动规律,切实找准自身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从薪资待遇保障、配套政策完善、人文关怀提升等方面,研究制定保障政策,并设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以最大诚意做到“待遇留人”。创新“校企”、“校地”、“校企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供需双向”点对点教学。加强政策引领,凝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共识,激发在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让基层成为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发挥才干、成就梦想的最佳选择。
诚心“搭台唱戏”,让基层成为人才兴盛之地。重招引、轻培养,一直是制约基层人才发展的困境,也是导致外来人才“水土不服”的重要因素。应坚持因地制宜,紧扣基层发展需求、区域产业特色及个人成才意愿,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度和融合度,推动人才招引观念由“以名气论英雄”向“以实绩能力论英雄”转变。破除体制机制和思维固化的束缚,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对为基层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关键时刻顶得上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及时兑现经济奖励,并择优秀吸纳到干部梯队中,让扎根基层的人才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做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形成爱才、举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专心“外引内培”,让基层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应坚持向外引进和本地培养相结合,既给予外来人才以归属感,为其提供发挥才智的舞台,增强个人成就感;也注重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育和返乡“回巢”,形成内外融合发展的互补机制,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打破地域与职业的限制,多种渠道招聘人才。对优秀的本土人才,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方案,联合高校企业开展研修培训,打造脱贫致富领路人。深化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的交流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合力唱好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提档升级的“振兴曲”,让基层成为在外“游子”的归宿、有志青年的“沃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