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提升获得感中让干部有“奔头”


文章来源:网络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24 18:31:09

 (县住建局  姚胜彪)

 

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大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少地方对这些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先进典型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影响和激励了广大干部。

但有的地方对中央的鲜明风向标反应平平,仿佛只有“棺盖者才敢论定”,对鲜活的干事事例存在“惧怕心理”。对于确实做得好的,当需要拿出切实的奖励时,又藏藏掖掖,不敢放开,最后只落得一句表扬。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激情被繁琐的报表、检查、考核给消磨殆尽,不管做得怎么样,最终年度考核结果也无非落个“合格”。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逐渐沦为平庸,距离“优者”越来越远,距离“庸者”越来越近,自己成为了刚进入公务员队伍里“最讨厌的那类人”。这些现象既寒心又打击基层干部积极性,“毫无奔头”成为了他们不想做事的口头禅,虚无感充斥着内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干部的获得感得不到满足。获得感不一定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同样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让干部有获得感是激发他们干事劲头的“金钥匙”。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加大优者的奖励力度。奖励优者,首先要判别何为优者。要建立起优秀干部人才评判体系,强化绩效过程考评,在政治素质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加分项”。对取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成果的干部,要大胆奖励。在奖励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把优秀者、担当者的先进事迹,以故事形式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促使崇尚先进蔚然成风。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提供破冰的干事舞台。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根本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如同学生研究一道数学题,当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尝试后,最终破题,那种收获感是无与伦比的。一个人努力的拼搏最终取得成果,这种自我肯定会形成一种绵绵无尽的力量,激励干部去做得更优更好。这要为干部提供充分的干事舞台,要保证干部干事舞台的流动性,提供突破自我的机会。不能让干部经常处于“舒适区”,让他们能够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去突破自我,享受经自己之手破题后的获得感、喜悦感。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提供完备的容错支撑。洗碗越多,摔碗几率越大。如何让非主观意愿的不小心“摔碗”有“报销”,是广大干部干事时最关心的话题。要对照“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澄清机制,组建专班人员进行专人专事管理。在调查核实清楚事情始末后,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广而告之,对受影响的干部,及时予以补偿,党委政府要主动站出来为受害者说清楚来龙去脉,让真心实意想干事的干部暖心安心,心无旁骛整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