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局 张跃红)
“又有考核来了,好紧张。”“年底各种考核,我已经麻木了。”“这个材料上报要纳入年底考核,还要纳入红黑板,压力山大。”这是很多基层干部的内心独白。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过度考核”的问题,对基层干部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基层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加强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改进基层考核评价”。检查考核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工作,进而检验工作成效。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指标种类繁多,缺乏灵活性,盲目搞“一种程序、一套指标、一个模板”,动不动就与绩效挂钩。有个别地区经常拿考核“突击”基层,一味增加考核数量,给基层“添堵”,让基层工作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削弱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实在是与初衷南辕北辙了。
要遏制这种“过度考核”的风气,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上级部门,年初要对各类工作全盘梳理,非必要不考核,确实需考核的要建立精准考核体系,分类施策,让基层早部署早落实;在考核前,要对参与考核人员进行培训,在结合基层实际的基础上保证考核公平公正。作为基层部门,要跳出“唯考核为先”的怪圈,要用工作实绩说话,不能一听说考核组来了,就马不停蹄地喊基层干部准备台账,没有的还要补一补,临时抱佛脚。作为基层干部,要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对不合规不合理的要求敢于说“不”,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
减负实质是为了“增效”,杜绝“过度考核”,让基层少一些标准答案的“生搬硬套”,多一些创新发展的“独辟蹊径”,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谋新方、想新招、闯新路,真正努力书写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成绩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