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工作群,各式各样的政务平台,不断加装的工作APP……基层干部没日没夜紧盯手机,第一时间回复“收到”,稍不留神就是“信息轰炸”。数字时代翻新变异出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为基层之“负”,令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目标是既要全面推进数字政务高质量发展,又要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办公时间、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然现实工作中,强行推广、打卡留痕、积分排名……“指尖便利”脱实向虚、走样变形,成了“指尖形式主义”。“指尖”负重,“脚尖”难行,一方面,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基层干部每天忙着签到转发,回消息、刷课时,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令基层工作成了“指”上谈兵。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回了“收到”,工作却做不到,用摆拍作秀替代工作痕迹,工作群成了“秀场”。长此以往,不仅会助长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劣币驱逐良币,影响基层实干者的积极性;还会远离群众,脱离群众,成了“从群中来,到群中去”,让基层干部陷入无谓事务中,基层工作也“流于形式、困在指尖”。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严格贯彻《意见》建设管理要求,统筹规范,持续推进。一是统筹规划,将政务应用程序建设纳入信息化、数字化总体规划,精简政务平台,整合冗余的工作群,清理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实现“一网通办”。二是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长效机制,防止过度留痕、滥用排名和多头填报;三是落实责任,“谁主办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畅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投诉举报监督渠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披上了科技的外衣,但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想彻底根治,关键在于斩断思想之源,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意见》精神,强化“四个意识”,推动基层干部树牢政绩观、筑牢思想堤坝,自觉把心思用到踏实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为民服务上,彻底铲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生存土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也只有先从“线上”解放出来,减轻“指尖负担”,才能有更多时间精力到“线下”去,到群众中去,多干实事,让指上“清风”化为脚下“生风”。(杜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