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被选派到基层一线锻炼,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也为基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但广大青年如何利用好基层这片“沃土”,来为自己的成长助力,就需要大家迈开步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基层一线当“磨刀石”,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好务,只有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在基层工作中需要“迈开步子”“甩开膀子”,真正做到“身”入基层。还记得刚步入工作岗位时,从大西北甘肃只身来到温热的蜀地,有对新环境的紧张,也有对入职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一个5月的清晨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俗话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正值插秧时节,为帮助困难群众及时抓好农耕生产,普济镇党委组织青年干部开展助农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个北方人,对“插秧”还是比较陌生又新奇,本以为简单,实际上手起来却困难重重,要么跟不上节奏,要么东倒西歪、前仰后翻。社区支部书记见状,拿着秧苗回头过来亲自示范……一次又一次,经过多次操作,终于学得有模有样了。炎炎烈日中,对“汗滴禾下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纵然有些累,但看到一排排,一纵又一纵的秧苗在田里“排队”,内心还是满满的成就感。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不仅仅要搞好办公室业务,更要深入田间地头,拜“人民”为师,当好“小学生”,做好人民公仆。
(普济镇青年志愿者助农活动)
在基层工作中,需要“放下架子”“抛开面子”,真正做到“心”入基层。走出校园,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年轻干部难免有一颗爱美之心,而在乡镇,进村入户,跟老百姓打交道也是工作的日常,记得有一次下村走访贫困人口时,自认为轻松的我,却吃了瘪。在一个炎炎夏日,我穿着白色长裙,蹬着漂亮的凉鞋,画着美美的妆容,打着太阳伞,自信满满地跟着驻村的同事们一起下了村,很快接到分组入户的任务时我们便开始了各自的工作,了解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基本信息、收入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等,当我走到第一户时便犯了难,一个50多岁的阿姨在家独自晾晒着谷物,我敲门进去礼貌了打了招呼,并说明了来意,可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后,就自顾自地忙起自己手里的活,无论我如何问一些家庭基本信息,她都只字不回。无奈之下我进行了求助,在驻村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第二次回访时,她却事无巨细地说了家里的具体情况,我有一丝不解和挫败。事后,驻村领导单独将我叫至一旁强调道:“小姚啊,在乡镇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接地气,仙儿一样的不食人间烟火,老百姓会有距离感,不利于开展工作”。我恍然大悟地羞红了脸。身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迅速转换角色,适应环境变化,要与基层群众连成一片,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才能了解真实感受,解决问题。
在基层工作中,需要“俯下身子”“干出样子”,真正做到“情”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经过近两年的历练,从刚开始一个生怯怯的小姑娘,到现在的落落大方,从刚开始一些群众听不懂的普通话,到现在进村入户的“把话家常”,渐渐地也在基层工作中找到了一份归属感和获得感。在基层工作中,青年干部能够直接接触到人民群众,我们不仅要站稳群众立场,更要讲好群众语言,讲好“家常话”、讲浓“百姓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基层工作也能够让青年干部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更好地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层工作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在基层,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当把逆境当“铺路石”,把基层一线当“磨刀石”,把干成当“试金石”。在风险挑战中锤炼过硬本领,向下扎根厚植为民情怀,向上成林谱写无悔青春。(普济镇 姚兰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