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精准把握方向、科学开展民政工作的“指南针”,书中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向、坚定了推动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的信心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民政工作事关人心向背,最能体现党的宗旨和政府职能,最能体现党和国家对基层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对于基层民政工作浅谈以下几点建议。
营造良好的民政救助舆论氛围。民政救助工作是民生的最后保障线,要以民政救助工作有关要求以及认定条件、审核审批、补助发放、动态管理等政策规定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地深入开展相关政策宣传,扩大社会各界对救助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救助工作透明度。
完善民政救助动态管理机制。严把入户调查、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和监督检查四道“关口”,切实做到“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及时与银行、房产、税务、保险、户籍、车辆管理等部门加强信息对接,通过资源整合,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救助对象的准确认定。畅通退出机制,实现“应救尽救、应退尽退”。建立统一的救助管理数据信息系统,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目的。
配齐配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队伍。民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落实在基层。要通过内部调剂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配政治素质高、对弱势群体有感情、有爱心、有耐心的人员充实到民政工作中去,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年度考评和激励机制,责任落实等制度。
强化监督提高民政救助管理水平。重点要在准确认定救助对象、规范审批流程、落实工作责任等问题上加以监督检查。减少错保、漏保、骗保现象的发生,及时发现、纠正、惩处“关系保”、“人情保”,确保民政救助制度公平实施。加大公示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民政救助民间组织新形式。探索建立完善以社会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慈善会、福利会、基金会等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有实力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回报社会,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救助的积极性,汇聚更多爱心,使其成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体的有益补充。(普济镇 商霞玲)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