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乡村的未来美景。各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抓产业富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一村一品、一种一样”为抓手,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重点培养竞争能力强、收益好的特色产业,发展好林下经济和畜禽养殖等庭院经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城乡闲置土地,在培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上下足功夫,在物业管理、餐饮住宿等产业方面铆足干劲,通过变“荒”为“宝”,盘活可利用的废弃集体用地,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抓人才强村。加大“双培养”工作的重视力度,强化对村级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和管理,建立经商能人、创业青年、致富能手、优秀毕业生和优秀乡土人才后备干部储备库,积极开展返乡回流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村电商等专项培训。增强基层党组织人才力量,用好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资源,切实把政治素养高、工作作风好的人才下沉,引导法律、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
抓文化兴村。要全面深入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做好文物遗迹、传说故事、民间风俗、民间技术、文学艺术、红色故事等的保存、开发与利用。通过梳理提炼各类文化资源的“精华”,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激活其时代价值,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阵地,积极推动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融入到乡村文化中,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文体活动,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要加大引导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农村文化传承、文化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个人等评选,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凝聚乡村文化自信。
抓生态美村。要以“整脏治乱+增绿添颜”相结合,在农户厨净、厕净、路净、沟净、水净的基础上,进行全域整治,持续发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治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不良现状,不断提增乡村庭院“精气神”,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坚持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理念,以“保护、增绿、提质、增效”为主线,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引导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空闲地等区域,栽种绿植和精品水果等作物,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贵州省三穗县文笔街道办事处 罗长林)
新闻热点